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凯发娱乐科技有限公司!

已阅读

梁山泊民间想象与演义:传说中的水浒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4-02-19

  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从民间故事和市井评书中演绎过来的,因为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史实,一些历史人物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久而久之就成了传说与传奇,后人根据这些故事整理成了小说。与另外两部名著《西游记》和《红楼梦》不同,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前,就已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了,即使后来成书,关于这两部书里的人物故事和传说就一直没有停止演绎过。这样,两部作品的文学艺术再造空间也越来越大。它们源于评书,又归于评书。扬州评话、杭州评话以及北方评书,水浒故事一直是评书艺人表演的重点。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都说过水浒。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王少堂、王丽堂毕生最大成就就是说水浒系列人物。

  田连元先生说:“《水浒传》比《三国演义》更具人民性。《水浒传》是一个社会横断面,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所以人们爱听《水浒传》是因为它更有群众基础,反映了群众生活。此外更重要,更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歌颂的是一帮绿林英雄。”水浒故事演绎多于史实,是开放式的,这便于后来人们不断往里添加故事。而《三国演义》当初流行于市井的评书故事已经在文学价值上达到了一个巅峰,人物性格、故事脉络都非常饱满了,后来可演绎的空间不大。《水浒传》的文学成就远远不如《三国演义》,因为它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水浒人物故事连接而成,先天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这就为后来人们不断加工改变提供了极大创作空间。每一个说书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丰满这个故事。从这一点讲,水浒故事就像一只变色龙,根据人们的需要改变着它的色彩。

  由于四大名著的影响,都先后两次被拍成电视剧。第一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由于过于忠实原著而招致不少非议,与其说花不少钱拍了一部电视剧连环画,还不如看原著。但是第二版电视剧出来后,《红楼梦》主创压根没把心思放在如何拍好这部剧上,几乎骂声一片。二版《水浒传》也同样招来不少争议。与《红楼梦》引来的争议不同,电视剧《水浒传》的创作还是很用心,至少还有些想法,但是仍然拍得乱七八糟。这说明,改编经典名著,仅靠用心还不行,还要吃透才行。尤其是用当代新的传播媒体来展示这些经典,与过去在茶馆剧场展示经典有很大不同,过去名著以民间艺术在公众中传播已经固化成审美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影视剧的再现不是简单地按照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就可以满足受众需要的。

  如果从民间艺术表现《水浒传》这样的作品来看,不难发现,不管是评书还是山东快书,或是戏曲,它都有一个共同点——用自己的艺术形式直接与受众接触。受众的任何反应都会影响到表演者对作品的重新理解和演绎,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就是在与受众短兵相接的互动中不断丰满完善的。民间艺术家们凭借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以满足受众最普遍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他们非常清楚受众想听到什么,想从里面获得什么。电视媒体在展示经典文学作品上存在很大局限,它是一锤子买卖,一旦拿出来就是最终的结果。虽说戏剧理论来源于受众心理,但民间艺术的戏剧风格跟影视作品的那一套理论还存在很大差异。观众对经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不能接受,很大程度是欣赏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

  当然,更主要是,编导们只看到了名著的影响力,把它改编成影视作品不愁收视率,只要把常用的影视剧套路摆好,把故事放进去就行了。但观众却并不买账。原因主要因为导演也好,演员也好,未必真正把情感投入其中。当年拍第一版《三国演义》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导演找到编剧,商量可不可以把“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戏拿掉,结果编剧哭笑不得。可能在导演眼里,任何一场戏都可以随意改变,这段体现关羽英雄气概的戏,在导演看来是无所谓的。新版《水浒传》拍得如此蹩脚,大概编导们也觉得有些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哪个演员在里面演戏,观众是不是喜欢,投资能不能回来。至于戏怎么编怎么演,是次要的事情。而他们忽略了最重要一点,观众看这些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恰恰看的是戏,而不是角儿。

  说书人讲究“说演评学”,本身就要求说书人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表演中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你不热爱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表演得不好,自然也就没人来听了。所以评书表演者想要说好一部书,要吃透作品,要吃透受众的心理,还要倾注感情。于是,想象、演艺、加工、增删以及各种舞台表演艺术手法都要搬出来,随时随地都要吸引住听众。

  电视剧《水浒传》没有这样的民间方式想象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至少没有吸取民间艺术表现的方式。它不过是用影视作品中惯用的结构、概念尽量自圆其说,却无法把观众带进它所营造的世界里。

  水浒的各种民间艺术作品之所以一直很受欢迎,最主要是表演者通过艺术表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诉求。总体上讲,水浒反映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最底层民众渴望的最朴素的平等观念、贫富观念,而这种最基本的东西几千年来就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人们自然渴望从惩恶扬善的故事中寻找心理平衡,这是民众一直以来对理想中平等生活的向往,可惜的是电视剧的编导们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个根本点。■

  “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自寥落,何但梁山独擅名。”——刘伯温

  宋代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勃兴,常常被西方汉学家们比附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唐与五代时期内容不断世俗化的佛经“变文”说唱逐渐演化成了市井“瓦舍”中的说唱伎艺,从而将民间叙事艺术推上新高峰。南宋文学家洪迈曾记载,当时在临安的茶肆中用整幅纸张贴着预告“今晚说汉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中,详细开列了“说书”职业艺人的名单与他们擅长的题材,包括专攻“讲史”的孙宽、孙事务,喜好铺陈“小说”的杨中立、张十一,以及表演“诨话”的毛详、合生等诸人。

  为了杂萃各家之长,推陈出新,这些民间叙事者组织了编写话本的说书人团体“书会”,以及行会组织“雄辩社”。《梦粱录》与《东京梦华录》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北宋京城汴梁和南宋迁都临安后30多位“书会才人”的名单,其中不少人有贡士、解元的头衔,还有一位虽没有功名,但称为“乔万卷”的名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解元”、“贡士”的头衔不是真正的功名,而是市井细民给予的尊称。在说书人讲书的同时,往往伴有形象的“影戏”,这些人物形象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装皮(羊皮)为之”,在绢布屏幕后被人操纵,以突显故事情节。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传奇,说公案皆是博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南宋人耐得翁在所撰的《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很明显,关于绿林英雄好汉的民间叙述在逐渐丰富后,形成了独具门类的“博刀杆棒”类题材。博刀即朴刀,宋史中曾有“为盗者多持博刀”的记载,而官修之《武经总要》中详列北宋军中制式用刀四种,唯独不见关于“朴刀”的记载,则证明它是一种在宋代严禁民间携兵,压制搏击技艺发展的环境中出现的“私兵”。《宋会要辑稿兵》曾记载,宋仁宗天圣八年三月曾专门下诏,命令川陕路不得私造“袴刀”,并明确指出,将袴刀安装在柱仗头上,就称为拨(博)刀。这种盗匪、乡民,以及豪强庄园所豢家丁所常用的兵器,逐渐成为民间文学叙事中对于绿林好汉江湖逸事的指代性符号,宋代《述古堂书目》中,就曾将《山亭儿》、《赖五郎》等与强盗、义侠相关的故事统称为“朴刀类话本”。

  在今天所流传的南宋时期107个说书“话本”中,归在“朴刀杆棒”类目之下,涉及水浒英雄故事题材的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三出。通俗小说、曲艺研究专家陈汝衡认为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南宋首都临安与京东、京西地区的“说话人”各自有擅长的话本片段,不同地区各自崇拜地域性浓厚的江湖英雄,诸如太行山英雄谱系中的史进、林冲、杨志、陈达、杨春,抑或“梁山水泊系统”中的晁盖与阮氏三雄。直到《大宋宣和遗事》成书的年代,才有专人开始搜集辑录各地水浒题材唱本,并且以宋江为核心人物对故事进行串联改编,从而具备了《水浒传》的雏形。

  早期水浒英雄好汉的故事,有相当部分的情节来自其他题材相同的笔记小说。南宋笔记小说家洪迈的作品《夷坚志》卷十四有《武唐公》一则,主人公是一位医术精湛而脾气暴躁的奇僧,“嗜酒无赖,尝夜半出扣酒家求沽……怒酒仆启户迟,奋拳偡其胸”,这与日后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后寻沽不成,怒打卖酒汉的情节如出一辙。同样,《夷坚志补》卷二十五有一则名为《桂林走卒》的轶事,记述一位能行走如飞,名叫王超的官衙隶卒,为了报答恩公桂林通判汪圣锡,毅然在公干途中将身为秦桧党羽的奸臣、录事参军周生交给他的试图污蔑汪氏谋反的公函加以掉包的故事。不难看出,这很有可能就是《水浒传》第三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这一引发梁山好汉江州劫法场,直接奠定宋江上山入伙关键回目故事的前身。

  早期的水浒英雄话本中,由于口头传播的缘故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有关人物绰号、姓名乃至性情事迹各不相同,比如船火儿张横起先的绰号为“一丈青”,鲁达并未拥有僧人的身份,而是一名落魄军官,而梁山好汉的数量也在十余人至三十余人之间不定。最先确立梁山好汉为36人,以及宋江魁首地位的,是景定年间曾在两淮制置司李庭芝幕府任职的南宋末年诗人兼画家龚开。他根据宋廷御用画师李嵩所绘宋江等36人画像,写成了《宋江三十六赞》。在序言中,自称“年少时,壮其人(宋江),欲存之画赞”,但由于“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写”。直到从《东都事略中书侍郎侯蒙传》里读到宋江以36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的记载,才坚定了动笔的决心。

  在《宋江三十六赞》中,梁山好汉的绰号大体可以按照性情特征、擅长才艺与外貌特征,分为三类,在编订好汉的名目与绰号后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龚氏依次为每位好汉写成四句十六言的“赞”,概括其事迹。诸如宋江之赞就为:“不称假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宋江之绰号“呼保义”于是被首次提出。“保义”一词的解释至今众说纷纭,但主流学界一般认为来自宋代官职。《宋史职官志》中,就有“政和二年(1112年),以旧官右班殿值为保义郎”的记载。民国时期著名古文献专家、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嘉锡在《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中则认为:“宋江以此(保义)为号,盖眼其武勇可谓使臣云尔……呼者自呼之简词,明其非真保义也。”由此奠定了梁山好汉行为的“忠义”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

  梁山泊,原本是黄河于五代至北宋以来数次泛滥时期形成的大水洼,南北长度约300里,东西宽度为100里左右。黄河汛期结束后,梁山泊周边形成了多条水道,部分可以穿越济水直通渤海湾,一些则可以进入黄河下游以及淮河支流。“自唐末以来,这一范围宏大的水域就成为反抗官吏与地方政府统治的众多不法者聚集活跃的中心地带。”东京都立大学教授佐竹靖彦在《梁山泊与水浒108豪杰》中论述说,“在历代民间文学与叙事的加工中,梁山泊芦苇茂密的景象和泥土味十足的搏斗,被逐渐添枝加叶,描绘得形象而逼真。”

  实际上,在有据可靠的正史中,关于宋江与梁山英雄的资料几乎乏善可陈。南宋绍兴年间实录修撰王偁的纪传体史书《东都事略》中,对这群民间叙事中津津乐道的好汉只有如下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陷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1939年,在陕西省府谷县发现了一块名为“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的碑石,碑文传记作者为北宋末年进士范圭,内容在于赞颂其岳父折可存一生的功绩。在碑文中,范圭明确记载折氏在率军击溃方腊后,旋即“奉御笔捕草寇宋江”,结果是“不逾月,继获”。在其他有关折氏生平的笔记与零散记载中,则提到过一位协助折氏夹击方腊,同样名叫“宋江”的官军将领,这也许是日后说唱艺人与评话作者杜撰梁山好汉受诏南下讨伐方腊情节的灵感源泉。

  尽管缺乏官方记载中的细节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然而动荡的两宋时期,其内忧外患同时存在,战乱与英雄奸臣不断出现,使得后世的民间叙述得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灵感,以嫁接形式传递忠奸褒贬的价值观。南宋高宗建炎年间,梁山泊就出现了一位类似阮氏三雄的水泊好汉张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说他“聚众梁山泺,有舟数百,尝劫金人……军中号为张万敌”。金兵南下攻陷扬州时,由于高宗情急之下,招抚各地义勇,盗贼抵御,张荣遂率部弃寨沿清河南下入泰州,屯驻于鼍潭湖,聚集了万余义兵抗金。而建炎、绍兴年间的洞庭湖区域发生的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则更直接地被评话与说书艺人所采用。南宋中兴名臣李纲在“与宰相论悍贼札子”中,有一段关于钟、杨义军的论述,为日后《水浒传》中关于梁山好汉“步斗两赢童贯,水战三败高俅”的辉煌战功勾勒了叙述的基础。李纲称义军“据重湖环千里,出没不常,其徒皆渔人舟子,便于操舟,又有溃散兵卒窜其间,以教之战”。这种情况导致围剿的南宋官军左右为难,“欲速成功,则往往不利,屯聚持久,则钱粮之费不赀”。对此,李纲提出的策略是,官军不应深入湖区,而是等待义军出动“抄掠”时,再进剿攻击,并分兵在湖畔鱼米产地驻屯围困,断绝其后勤补给。在《水浒传》第七十六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中,高俅向童贯的献策几乎是李纲策略的翻版:“只须先截四边粮草,坚固寨栅,诱此贼下山。先差得当的人打听消息,贼情动静,然后可以进兵。”实际上,《水浒传》后期梁山大规模征伐攻杀的种种情节战法、兵器仪仗,很可能大部分来自岳珂的《金佗续篇》,作为曾亲自讨伐钟、杨起义的南宋名将岳飞之孙,岳珂对此段历史叙述多来自同时代鼎澧逸民的《杨幺事迹》:例如绍兴三年(1133年)荆南、潭鼎澧岳置制使王躞为统领所部3万禁兵及御前统制崔增、神武后军统制高进部5000人,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所部战船数百,水陆并进,前往进剿。结果于阳武口一战全军大败,崔增、吴全两统制“战亡溺水”,又说为义军生擒处决,这一情节几乎在《水浒》第七十九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中被完全照搬。

  燕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专家孙楷第认为:“水浒故事当宋金之际盛传于南北……”由于梁山泊地处郓州,在当时金国疆域内,北方说书评话拥有较多的素材与传说,而靖康后南渡至临安的官吏军人中,曾参与平灭招抚宋江义军者亦不乏其人,所以其阅历亦被民间文学小传统所吸纳采用,从而导致南北梁山水浒民间叙事平行发展,各有侧重。直到“元平金宋,南北混同”,才有了奠定同一性叙事的基础。

  确实,基于《宋江三十六赞》以及其他零散梁山好汉故事编辑而成的评话《宋江》(宋江演义)最终在元代逐渐成形。同时元代戏曲的勃兴,也为这种叙述增添了更多细节与趣味性。元代戏曲中,梁山好汉为主角的剧目共有24种,包括《黑旋风双献头》、《病杨雄》、《鲁智深大闹黄花峪》、《梁山泊五虎大劫狱》等。在现存6部水浒剧目中,每一部均让宋江最先出场,以一段念白交代本剧行侠仗义故事的大背景,为观众理清梁山好汉聚义过程的脉络:“自小为司吏,结识英雄辈,姓宋本名江,绰号顺天呼保义……因打梁山过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遇着哥哥晁盖,打开了枷锁,为救某上梁山,就让某第二把交椅坐……”戏曲复杂绵密的描述性细节,给更大型的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素材,为了对应三十六天罡星好汉,又产生了“七十二小伙(地煞)”。而许多元曲作家也开始参与话本创作,比如金仁杰、陆显之等。同样,在内容设定上,元明以后的演义小说也将戏剧与早先的野史内容进行了混合。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明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批阅三国志》中即明确指出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这一情节是在模仿《吴越春秋》中范蠡献西施的典故,然后再加以元杂剧《锦云堂连环美人计》的背景人物设定。同样,在《宋江》中,这种附比借用更频繁出现,诸如《征辽》几乎所有情节都来自元初话本《中兴名将传》。

  最能体现这种交融趋势的作品,即是成书年代与编著者不详的《大宋宣和遗事》,《也是园书目》将其列入“宋人词话”类,书中记载了《十二指使押运花石纲》、《杨志卖刀》、《宋江私放晁盖》、《玄女授天书》、《归顺招安受诰敕》、《收方腊封节度使》等19个水浒英雄故事。明代《百川书志》认为《大宋宣和遗事》“虽宋人所记,词近鼓史,颇伤不文”怀疑实为元代人所撰,鲁迅在《话本小说概论》中也认为,其中频繁使用了“省元”、“南儒”、“上亭行首”等元代用语,并引用吕省元《宣和讲篇》,将其定位为元代刊行的宋代笔记话本资料选辑。

  至此,零散模糊的梁山好汉事迹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生气勃勃,且有明确叙事脉络的动态英雄世界。明代“弘治中兴”所造就的宽松文化气氛与江南地区印刷业的兴旺,最终导致了《水浒传》的刊行出版。《明容与堂刻版水浒传》的卷首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有一篇无名氏所作序言,就生动说明了这部江湖奇书为何能同时在上至鸿儒士子,下至贩夫走卒间广为流传:“水浒虽小说家,实则泛滥百家,贯串三教……战法阵图,人情土俗,百工技艺,无所不有……更可喜者,如以一丈青配王矮虎,王定六追随郁宝四,一长一短,一肥一瘦,天地悬绝,真堪绝倒。”万历年间常熟狂狷才子钱希言,在《戏暇》中就曾记载号称吴中四才子的文征明、祝枝山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唐寅与徐祯卿都“暇日喜听人说宋江”

  明代中晚期士大夫阶层对于《水浒传》的喜好,不仅出于他们对江湖猎奇事迹的喜爱,也要归咎于始自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代中后期的兴起。与朱熹开创,宋代以降被奉为正统的“理学”相反,“心学”坚持认为宇宙间各种事物的“有”,完全出于个人心理上的反映,所谓天理,就是先天存在于各人心中的、最高尚的原则。按照这种逻辑推演,则容易产生某种类似“良心自由”与“功利道德主义”的倾向。明末万历年间被视为异端的泰州学派名儒李贽,则以点评《水浒传》为自己的观点张目,在评点第四,五回时,李贽明确提出:“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做祖根基……如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作,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水浒传》的具体作者仍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题目。明代中期,知名藏书家郎瑛在其《七修类稿》中曾说,“《三国》、《宋江》(《水浒传》)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日本著名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小川环树则认为,罗贯中最先将以往戏曲和评话中的梁山好汉故事汇集成小说,最终由施耐庵进行了最后编撰。然而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认为,施耐庵此人并不存在,明代藏书家、别号栎园先生的周亮工也认为,罗贯中是出于避祸考虑,假托“施耐庵”为作者,而将自己排在“编次”之列。

  在明万历二十二年余氏双峰堂刊《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万历四十二年袁无涯刊《忠义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以及最早的嘉靖年间郭勋家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本中,作者署名都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直到崇祯末年金圣叹之删改本刊行后,署名作者才只留下一个“东都施耐庵”。自清末民初以来,关于施耐庵真实身份的考据,便一直是学界关于《水浒传》研究的重要考辨题目,其疑似真实身份包括杭州戏曲家施惠,曾为明末反元势力张士诚麾下门客的兴化人施彦端,以及嘉靖百回本刊刻者郭勋之托名。50年代,在《兴化县志》中,曾发现过一篇托名明代淮安仁王道生撰写的《施耐庵》墓志,县志“文苑”中也存在一篇施耐庵小传,然而这些材料破绽极多,关于施氏籍贯,名号乃至中举年份全然不同,对确定施耐庵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其生平全然无助。

  相对于施耐庵,罗贯中在历史上留下的踪迹也很模糊,他的大致生卒年月在1330至1400年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其诞生地有浙江钱塘和山西太原两种说法,生性乐天,好游历,号湖海散人。无论如何,他的壮年时期是在杭州度过,这里是自两宋以来“书会才人”和戏剧演出的中心。现今被大体认定为罗贯中的作品,除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也包括《三遂平妖传》和《残唐五代演义》,罗氏还创作过三出杂剧,可惜保存今日的只有一出《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尔纲曾提出,罗贯中是《水浒传》的唯一作者,证据即是他所作《三遂平妖传》中的13篇赞词都被转用到了《水浒传》中,而叙事情节方面也有颇多照搬之处。《水浒传》第五十四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下井救柴进”中,高唐州知府高廉使用的妖法为“急去马鞍前鞒上取下聚兽铜牌,把剑去击,那里敲得三下,只见神兵队里卷起一阵黄沙来,罩得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喊声响处,豺狼虎豹,怪兽毒虫,就这黄沙内卷将出来”。此段与《三遂平妖传》中王则的妖法几乎完全相同。鉴于这些赞词与雷同情节都发生在前七十一回之中,罗尔纲提出,从第七十二至第一百二十回,受招安,征辽国,平田虎王庆与方腊等内容,为明代宣德、正统后所续加。而如何解释活跃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完成了时间跨度如此漫长的创作与删改?小川环树提出了“两个罗贯中”之猜测,即明初的罗贯中本人完成了《水浒传》最初七十回的撰写,而百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则是嘉靖年间一个或数个民间籍籍无名的作者以罗贯中的笔名创作的。

  无论如何,《水浒传》自成书之日起,就为民间艺人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细节,他们更按照戏曲人物的扮相,来自撰人物一举一动,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细致,从而使得这一传奇故事更为深入人心。晚明与清初著名南京说书人柳敬亭,曾得松江儒生莫后光真传,擅说《水浒传》,表演时能够“纵横撼动,声震屋瓦”。曾有幸亲眼目睹其表演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曾记载说,柳氏当时说到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描写刻画,细如毫发……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而到了清代中期乾嘉盛世,市民文化亦随着经济繁荣与交通流畅更加勃兴,嘉庆道光年间,仅扬州一地,评话艺人即有两三百人之多,其中能讲《水浒》故事的,亦接近百人,且表演风格与擅长段落各不相同,诸如邓光斗以“跳打功”著称,即以拳术技击动作配合说书,详解梁山英雄的一举一动。譬如江州劫法场一节,邓氏亲说“(李逵)自楼窗大吼而下,举板斧砍杀刽子手,负宋江于背而逸。绘声绘色,听者恍若与李逵同自楼窗跃下也”。

  在此种风气影响下,《水浒传》遂跳脱了单纯的娱乐与文化叙事功能,逐渐成为中国近代下层社会意识形态的具象化准则,民间秘密反清结社组织如天地会、洪门,亦以《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为维系准则,洪门“外八堂执事二五铜章令”全以水浒英雄事迹为准则:“大哥好比宋江样,仁义坐镇忠义堂;二哥好比吴用样,智谋广大兴山冈……满园哥弟龙虎将,仁义道德天下扬。”从而将“子曰诗云”和“三纲五常”之类抽象观念具象化,灌输于历代民众,并间接促发了太平天国、义和团乃至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决定近代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又名《混江龙开国传》,作者陈忱,字遐心,自号雁荡山樵,浙江乌程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加叶桓奏、顾炎武、归庄等名士组成的惊隐诗社。他的《九歌》诗中有“我生万历时”之句,落款为“壬寅初夏作”,由此可推断他一生历经明万历年至清代康熙年间,《水浒后传》中出现的英雄豪杰,除了《水浒传》原作中出现的浪子燕青、混江龙李俊等梁山残存将领,也包括如呼延灼之子呼延钰、花荣之子花逢春等少年英雄。具体情节为梁山好汉活阎罗阮小七,被朝廷奸臣谗言,削职为民,仍回石碣村打鱼奉母,在赴梁山泊祭奠众兄弟途中,醉打济州府张通判。张通判星夜率兵,围剿阮小七,迫使一干好汉反上登云山。后金兵攻陷汴梁,掠走徽、钦二帝,众好汉于饮马川大败金兵,并中途劫走被流放徽州的蔡京、童贯等奸臣,当众鸩死以祭拜梁山各头领,最终在李俊带领下于登州出海,前往暹罗国金鳌岛自立逍遥。

  此书题署为“青莲室主人辑”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正文前还有“新撰施耐庵先生藏本《后水浒全传》”字样,显系伪托,具体成书时间大约为明末清初。主要故事线索为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好汉为蔡京等奸臣所害后,转世为杨幺、王摩等南宋初期洞庭湖农民起义领袖,继续诛霸惩恶的故事。而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也相应托生为贺省、黄金、王豹等奸臣。与前作中相对庸碌的宋江不同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此书的主人公杨幺则显得智勇双全,曾有朱仙镇打擂胜乐汤,私闯皇宫进谏高宗赵构等壮举,最终38条好汉为了“上应天命”,甘心败于岳飞,三十六天罡与七十二地煞重新于“地下”相聚,不再复出世间为祸。

  又名《结水浒传》,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人,出身地方官吏家庭,曾随其父在广东平定瑶民之变,后回浙江本乡行医,出入地方军政要员幕中,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年),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间“三易其稿”。他自称此书为“正大光明之书,以禀王灭寇为主,而使天下后世,晓然于盗贼终无不败”,并蔑称《水浒传》为“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荡寇志》上接《水浒传》第七十回,主人公为祝家庄主祝朝奉之弟,文武双全的祝永清以及其妻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善使弓箭的“女飞卫”陈丽卿,以及其父陈希真。三人因奸臣迫害,在峥嵘山猿臂寨落草为寇,后接受张叔夜招安,进剿梁山泊,梁山108条好汉非死即俘,最终祝、陈等人成仙得道,超升天界。

  明代剧作家沈璟著,沈氏字伯英,号宁庵,江苏吴江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光禄丞等职,万历七年因病还乡,留有传奇17种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义侠传》是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至三十一回关于武松的情节改编而成,虚构了武松妻子贾氏等人物。

  明人李开先(1501~1568)撰,李氏为嘉靖乙丑年(1529)进士,为嘉靖八才子之一,官至太常寺少卿,罢官后家居30年,改定元人传奇乐府数百卷。《宝剑记》依照《水浒传》中林冲故事改编,分上下两卷,52出,另赠林冲两次上谏徽宗皇帝情节,以林冲夫妻梁山泊团圆结束。

  虽然当年田连元先生讲《水浒传》没有他讲的另一部《杨家将》影响大,但是他对《水浒传》的人物塑造,以及基于原著基础上的适当增删,也是非常精彩。田连元因为《水浒传》讲得好,后来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聘请他做顾问。当年他为了说这部书,准备了一年多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比了不少其他民间曲艺版本,让听众听这个故事时候觉得更合情合理。在采访田连元先生的时候,他对当年书中的某些段落仍记忆犹新,甚至张嘴就能说上一段。

  三联生活周刊:你讲评书《水浒传》实际上也是个创作的过程,当初有哪些比较典型的二次创作?

  田连元: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其实是采集了古代说书艺人所用的素材,把他们所说的故事汇集起来,形成了《水浒传》。但是过程中也有很多内容他并没有收集进去,但说书艺人把这些故事延续下来,演说下去了。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有关水浒人物的英雄故事,我说《水浒传》的时候,有很多故事是原作没有的。虽然原作没有,但我觉得故事的存在很有必要。一百单八将里的这些人物虽然都有外号,也有各自的作为,但有的人物相对鲜活,有的人物就显得苍白无力,像这样的人物,我们在说评书的时候就要给予适当的丰富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

  比如有个不太起眼的人物,叫“神机军师朱武”,他为什么叫“神机军师”?他曾经做过什么?这些事在原作里没有交代。所以当我讲“神机军师朱武”的时候,就加了些故事。朱武曾经在一个县城里当过县官,曾经问过案,在问案过程中体现了他的睿智、聪明和正直。比如有一段故事叫“朱武审鸡”,讲的是有一个富家子弟去集市上卖鸡,他的鸡被一个打柴的人给压死了,那个富家子弟就耍无赖讹他。当时朱武正在当县官,他们到大堂上告状的时候,这个无赖非说自己的鸡是九斤黄,一天能下一个蛋,有时候还下俩,就要求退还这只鸡下蛋所能卖的钱。朱武在判案过程中就对打柴的人说:你按他的要求把钱给他。然后又问那个富家子弟:你喂这只鸡喂了几年了?你要把粮食的钱还回来。通过这个办法,他就把刁钻的恶徒惩治了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但是后来他由于看到官府中的昏暗,所以占山为王了。

  再比如“母夜叉”孙二娘,我有个《孙二娘外传》,讲的是孙二娘为什么叫母夜叉,她为什么要卖人肉馅儿包子。如果没有个前因后果,就让人非常不理解,觉得孙二娘这个人很可怕,把人肉剁成馅儿,卖包子,女人这样就不可爱了。这中间其实是有故事的:孙二娘的父亲曾经在绿林里干过,外号叫“山夜叉”,他父亲到中年时候就金盆洗手,不再干这行了。他父亲有两个女儿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大女儿叫孙美娘,二女儿叫孙二娘。孙美娘从小学针织,孙二娘从小跟她爸学武术。孙二娘长得丑,孙美娘长得漂亮。孙美娘有次回老家探亲,回来时在路上碰见县官少爷,县官少爷就把这姑娘奸污了。在这之前,孙家开了个饭馆,少爷老在那饭馆里吃饭,发现了孙美娘的美貌,早就起了歹意,没想到在野地里碰上了,就在两个恶奴的帮助下把孙美娘在高粱地里奸污了。被奸污之后,孙美娘回家后没磨得开说,只是和自己的亲妹妹孙二娘说了,说自己没脸活在这个人世上,被县官少爷给糟蹋了,没人偿还她的名节,咱们也斗不过人家的势力。这话虽然说了,但孙二娘当时没往心里去,以为姐姐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第二天姐姐就投河自尽了。孙美娘一死,孙二娘就把详情跟她爹说了。她爹是绿林英雄出身,非常生气,就想要报这个仇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就在这时候,那个县官少爷又来饭馆找孙美娘,孙二娘正在后面烧一锅热水准备要烀猪肉的时候,少爷就来了。他误把孙二娘当成孙美娘了,从身后一搭,孙二娘一看是他,一怒之下就把这少爷塞大锅里了,把盖一盖,拿火一烧,就把少爷烀熟了。少爷带的随从发现少爷找孙美娘,怎么不出来了,往里看也没看着,就走了。然后孙二娘把少爷从锅里弄出来了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他爹出于对少爷的恨,就把他的肉剔下来,剁成馅,包成包子,挎着篮子就上县衙卖包子,他要让县官知道,给自己女儿报仇。县官老爷把包子拿去之后,听手下奴才说少爷去他家饭馆后就不见了,后来老爷在吃包子的时候看到包子里有他儿子指甲,是人肉的,就把“山夜叉”给抓起来了,严刑拷打,最后死于监房。她爹一死,孙二娘在家里待不了了,只好带着母亲从家里逃出来,逃到十字坡,碰到了张青。和张青认识之后,孙二娘觉得应该找个男人,张青也是在家里惹了祸,杀了人命跑出来的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两个人同病相怜,就结合在一起了,这以后就有了孙二娘的那几条规定:一是恨官府的人,二是恨恶霸。这种思想根源是来自她亲身经历,孙二娘之所以会卖人肉馅的包子,是有原因的,她并不是见谁杀谁,是见了歹人,才会像见了那个县官少爷一样,做成人肉包子的。

  三联生活周刊:《水浒传》在描写某些人物的时候可能会一笔带过,或者写得比较粗糙,但是如果可以发挥,会有很多故事出来。你在说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地方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田连元: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都要适当调整一下。我说《水浒传》不仅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之上的,还会参考一些对水浒学术研究的资料。有一本书叫《水浒研究》,这本书的作者何心已经不在了,他是一位学者,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水浒上了,他对《水浒传》中每个人名的外号为什么这么叫都有考究,有种刨根问题的精神。比如“旱地忽律”,“忽律”是什么?“忽律”其实就是鳄鱼,说明这个人很厉害、很凶残。他同时也指出了施耐庵在写《水浒传》过程中的一些讹误,比如一些路程的讹误,从哪儿到哪儿未必会经过那个地方,他对书中的地名都做了一些考证。凡是类似这样的部分,我能避开的避开,能改正的改正,尽量避免出现讹误。再比如“白日鼠”白胜挑的白酒,这白酒不是今天说的60度白酒,60度的白酒怎么能解渴呢?现在喝的酒是元末明初才有的,那之前都是手工做的酒,按照清酒、白酒、老酒这样分的类。那个白酒相当于现在的啤酒,度数很低,喝多了也醉,但能解渴。不然像武松那18碗白酒,酒量再好的人喝下去也够呛。

  像这样的问题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既要参照民间的传说故事,也要参照专业学者的水浒研究,包括对《水浒传》和人物的评论,也包括与宋史相关的一些书籍。《水浒传》和正史是有点接触的,比如《张叔夜传》和《侯蒙传》里,就有对平灭宋江的记录。还有些人物前后叙述不太吻合的,我就得想办法把它顺过来。比如宋江这个人物,《水浒传》原文说的是“号呼保义,又叫及时雨”,众将见了他,每个人都“纳头便拜”。他是这么个人物,很有人格魅力,在江湖上很讲究义气,是个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在官场上、江湖上、绿林中,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宋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威信呢?在《水浒传》原文中交代得就不够充分,使得宋江这个人物就不够饱满。我在讲宋江的时候就加了点他济困扶危、帮助别人的小情节。

  我当年给第一版电视剧《水浒传》做顾问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说宋江是唯一可以加工塑造的人物,他的性格是有转变的,他是封建社会一个县级的底层官吏,相当于现在县级秘书长之类的一个官。他能文、能诗,而且有思想。他的思想不是远大高深的思想,没有推翻一个朝代,重建一个世界的抱负,但他又看到了宋朝腐败、即将衰亡的状况,同时又觉得自己要想站住脚,还得靠着官府,他不想把这个朝廷推翻重造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心灵深处是这样的。所以施耐庵笔下宋江发展的道路交代得比较清楚,表现在晁盖智取生辰纲,官府要捉他的时候,宋江给晁盖送信,让他们逃跑,上梁山了,所以宋江是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晁盖上山后要报答他,给他钱财,他也不上山。因为宋江虽然对为盗为贼者网开一面,但是心里想的还是我不能与你为伍,不能为贼。后来发生阎婆惜的事情后,他要充军发配了,晁盖他们把他接到山上,想叫他入伙,他仍然坚持不入伙。他认为阎婆惜的事情属于刑事犯罪,在宋朝,刑事犯罪从军发配刑满以后还可以回来,继续自己的仕途之路。但是宋江到了江州后,由于酒醉后一时的心潮起伏,看着朝廷里方方面面也有许多的不满,在浔阳楼题了反诗,这一判刑就成政治犯了。

  从这开始,宋江觉得自己的仕途之路断了。后来他上了梁山,让他当首领,他开始不当,最后把他推成首领。宋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最有思想的人,他想到的是这108个人将来会怎样,最终结果如何。他没有那种力量、勇气和思想去推翻宋王朝,他想的是在宋朝末年时,正好各地盗贼风起,官府最好的办法就是招安。史书有记载,很多小股的人都被朝廷招安了,所以宋江觉得招安是唯一可走的路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只要招了安,就不会落得贼的名声。不但这一辈不落,后代子孙也不会落成贼子贼孙,不会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宋江是这么一种想法。正因为这种想法,他要提高自己招安的筹码,所以朝廷几次进剿他都想办法把进剿的军队打败,同时把进剿的官员收服,以此作为条件,最后他其实还是希望朝廷能够招安。当真正招安兑现的时候,朝廷把他们叫去后,让他们平王庆、打田虎、征方腊,宋江这才意识到招安是皇帝借刀杀人,是朝中的掌权者在利用他们这帮人,是拿他们的性命,去换取另外一些起义人的性命。

  宋江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他也觉得他没有力量再重回梁山,重回梁山还是没有结果。已经被招安了,就不如落一个尽忠到底的名声,起码是朝廷中的官员。后来被赐毒酒死的时候他想到了李逵,他知道李逵是最具反叛性格的,如果李逵不死,他死了,李逵肯定反上梁山,会因为李逵一人的反上梁山,把梁山所有弟兄和后代的名声都影响了。所以他后来把李逵找来,两人双双毒死,最终整个是一个悲剧结局,我对宋江这个人物是这样处理的。

  田连元:《水浒传》原文我是早就熟悉的,但是相关的准备过程差不多有一年多。我研究了很多相关资料,包括《宋史》。一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陈独秀、胡适、鲁迅、、,他们对《水浒传》都有说法,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出了不同的内容。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管是什么人,高的低的雅的俗的,都能从这部书中有所感悟。

  田连元:说书说的是“人情事理”。说故事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合理性。合理性包括事物发展的情节合理性、人物性格的合理性,你不可能让李逵做出非常细腻的事情来,也不可能让宋江做出违反他个性的事情,必须顺应人物的性格发展,不能违背人物的个性。再有就是要考虑到宋朝的时代背景,符合那个时候的典章制度、道德基准。不能让宋朝的做出现代人会做的事,那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叫古典文学名著了。

  古典文学名著有它的基本精神,有其历史沉重感,是在某个历史客观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之中进行的。人物的行动不能脱离彼时彼地的规定,如果离开了那个时代,用今天的是非观与道德观衡量人物,那就不是《水浒传》的原样了。因为人类的道德观与历史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50年代、80年代、一直到现在的道德观念都不一样。如果一直按照现代的道德观念去改变古人的行为规范,再过几十年就会改得没有《水浒传》原来的情节和人物了,顶多是一堆人名,让一群古代的人名,做着现代人的事。

  历史观很重要。当然现代人并没有生长在北宋末年,我们怎么知道那时候的人是什么样?但是很有必要多看一看原著、看看那个时期的史书,包括宋朝那个时期相关的笔记小说。这些书的只言片语间都能流露出当时社会的氛围,基本能够吻合就能算是尊重历史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讲《水浒传》时如何吸引住听众,能让他们每天都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听你说呢?

  田连元:《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成书的方式和基调都不一样。《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而《水浒传》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三国演义》中发生的事件如果查阅《三国志》,基本上都有记载,最多就是人物性格不一样。《水浒传》也有历史的真事,像“宋江起河朔”、“三十六天罡”,这些是有的,但一百单八将是后来加的。《水浒传》在成书之前已经由说书人将它说连起来了。最早的形式类似单人传记,诸如《石头孙立》、《行者武松》等,后来说书人逐渐就将这些人物连贯起来了。

  《水浒传》比《三国演义》更具人民性。因为《三国演义》所说的是金戈铁马、帝王之争。而《水浒传》是一个社会横断面,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所以人们爱听《水浒传》是因为它更有群众基础,反映了群众生活。此外更重要,更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歌颂的是一帮绿林英雄,从这两点来说,《水浒传》最符合人民性。

  而且《水浒传》塑造的主要人物就那么几个,任何一部小说都不可能把所有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这样就违反了创作规律。所以说书艺人就把《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列成几个“十回”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比如“鲁十回”说的是鲁智深,“武十回”说的是武松,“宋十回”说的是宋江,“卢十回”说卢俊义,“林十回”说林冲,主要人物在这十回里贯穿始终,并且故事性很强。《水浒传》的故事结构通常都是一个人物出现钩挂着另一个人物的出现,将这些“十回”钩挂在一起,再加一些小人物,就形成了主体故事。所以在水浒中只要把其中几个人物说活了,观众就会认同。把108个人都说活了不可能,没那么大篇幅,也没那么多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水浒传》的时候,和以前民间的故事、评书或其他曲艺作品相比花较大工夫刻画的人物有哪些?

  田连元:对《水浒传》整部书我都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因为它是名著,名著不能给说砸了,得说出点味道来。所以我对每个人物的性格发展走向都是认真反复地琢磨过的,像林冲、鲁智深等,甚至高俅的发迹,虽然是个反面人物,但很有特点,能够说明宋王朝衰败时期的一些社会现象。此外对宋江我也是下工夫想过的,宋江这个人物有可塑性,有开阔的余地。原作并没有把他写满,这就留下了丰富的空间。像武松或鲁智深这样的人物从性格上就不能有什么改变,因为原作的描写已经在群众心里扎了根了。如果离开了原作中的性格,群众会不承认,也违背了原作精神。

  三联生活周刊:原作中某些人物性格写得并不丰满,说书为了吸引听众,一方面在于情节上吸引听众,另外可能需要加重些人物在性格、心理上的细节刻画,听众就会觉得过瘾,这方面你是怎么处理的?

  田连元:就《水浒传》这个作品而言,很多章节已经不存在艺术悬念了。比如说“武松打虎”,谁都知道武松把它打死了,你要说老虎把武松吃了,那就是瞎编了,听众也不承认。但是听众为什么还喜欢听“武松打虎”呢?过去讲“听书听扣子”,说的是所谓的悬念。其实到一定时候故事就不存在“扣子”了,光靠“扣子”吸引观众是说书艺术的低级阶段,真正要把书说好,还是得说人物。文学是写人的,说书也是说人的。把人说透,才会唤起听众对你的关注,关注人物的命运,关注人物在什么环境下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水浒传》中很多人物出现时都需要说书艺人通过细节的描述对人物进行情感表达,在这一点上,说书要比小说,甚至比京剧都要更细腻。京剧有唱腔可以弥补,但它对故事情节的交代也比较粗略。

  中国的艺术都是写意、白描的。中国小说不像外国小说,会有大段的心理描写。它甚至会只描出一个表象,让读者自己去推测人物的内里是怎样的,但是说书需要加入内心描述,并且要加得恰到好处,像外国小说那样一写好几篇,也会没人听。所以要恰到好处、画龙点睛,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其中加入演员本身对故事情节的评述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这样才能点出听众想到而没有说出来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是说书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而言需要更下工夫的地方。

  田连元:比如史进见了鲁智深,俩人在道上碰见打虎将李忠在卖膏药。原文中三言两语就过去了,而我在“李忠卖膏药”这段中加了一大段江湖话:膏药,大伙都见过,药店里大街上能买到,而我这膏药跟别人不一样,我这个膏药叫虎骨追风万能膏。为什么叫万能膏?因为是虎骨做的。虎骨,用老虎的骨头,我们家叫打虎将,打虎不是说把老虎拿过来三拳两脚就给打死了。我们家打虎啊,靠的是挖坑、下夹子、下套子、下网子。捉了老虎后都做了膏药?那不成,还不能都用,用哪儿呢?脊椎骨咱不用,腿骨不用,尾巴骨也不用,牙不用,用的是三横一竖王字后面那个骨头,那叫天灵骨,又叫虎王骨。接着就讲述这个膏药,这是一大段词。这段词就完全像是江湖上卖膏药人的样子。这样讲到最后,不但有种幽默感、笑料,而且他的身世、职业、特点,也都刻画出来了。

  再比如说林冲,火烧草料场。林冲在酒馆里面挑着葫芦喝酒,外面下着大雪,在林冲喝酒时,心里有一番感想。天气会对人的心情产生影响,唐朝有个张打油,写了首《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他带着种幽默感,你听了觉得可笑。再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两顾不遇,出门碰上大雪:“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这是刘玄德访贤不遇的惆怅心情。而今天,对于林冲而言,雪是愁雪,我是这么说的:“愁云密布天无缝,漫天白花飘飘扬扬,如柳絮如绒,摇摇晃晃,落得山川原野白茫茫。雪也茫茫,人也茫茫。关山千里不还乡,一壶热酒满腹惆怅,英雄气短怨满腔,荒村酒肆空荡荡,盛不下情感上的凄凉,心底里的悲伤。”从张打油的诗,到刘玄德的诗,最后引到林冲此时此刻的心情,听众一听就觉得恰好能表现出此时林冲悲愤的想法。

  田连元:这取决于演播者本身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些事不是觉得头疼,而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照搬,今天的听众会有很多十分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武松和武大郎这三个人的戏。在《水浒传》中的女人都是,像潘金莲和潘巧云,但我认为说书既不能完全按照原文说,又不能背离原意。比如有人说潘金莲是反封建的先锋,这就不合理、不可信。因为作为宋朝的底层社会的妇女,她不会有这样的思想。但要说她是纯牌的,又觉得这个人物除了可恨,没什么可琢磨之处。在这样的问题上,我的体会是应该介于两者之间,既不能说她天生,也不能说她就是反封建的先驱者,这就是封建社会。

  武大郎对武松而言犹如父亲。武松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是武大郎挑着炊饼担子卖炊饼,走百家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串万户,吃百家奶把武松拉扯大的。武松惹了祸以后,上少林寺学艺,武大郎为了他差点摊了官司,后来就成了在清河县卖炊饼的。潘金莲恰巧是清河县潘大户的侍女,从小买来,长大了很漂亮。大户对她心存邪念,潘金莲没答应。尤其潘员外的媳妇是个醋坛子,看得紧,潘员外自己没得逞,就认为是因为潘金莲不从。他恨她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你不允我片刻之欢,我就让你受罪一生。所以他把潘金莲就嫁给了清河县最丑的、最没能耐的武大郎。由于大伙的干扰,武大郎在清河县待不下去,最后搬到了阳谷县,搬到阳谷县之后潘金莲就见到了武松。

  潘金莲最初嫁武大的时候,入洞房一看是这么一个人,也曾经哭过,曾经想走,武大没有留她,说你上哪儿去我送你去,我知道我不配你,你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但是潘金莲既想走,又觉得走了不好办,想着武大的确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所以潘金莲最后就认了命了。当她见到武松的时候,她对英姿飒爽的打虎英雄产生了爱慕之情,这也是情理之内的事情。而武松练武,在那个时代和社会,且不说习武之人要重信义,更重要的是他将兄长武大郎视为父亲,决不能对嫂嫂有什么不恭的行为,所以武松拒绝也是合理的。在这之中,倒霉之处在于碰到了王婆和西门庆。西门庆是当地的一个大款,又是个色鬼,偶然看到了潘金莲漂亮,就通过王婆把潘金莲吸引过去。潘金莲的上当是一步一步被这两个人设计的圈套勾引上来的,等于是一步步上了贼船。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最后武大捉奸,西门庆一脚又把他踹成那样,武大郎病危,武松到日子要回来了,这时候西门庆和王婆共同设计,要把武大毒死,而且让潘金莲协助。

  这样一来,故事从发展的轨迹来讲就是比较合理的,潘金莲并不是要主动毒死武大,而是听王婆说武大不死,武松回来了自己跑不了。在那个社会,这就是十恶不赦之罪。所以没办法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西门庆拿的毒药,王婆帮着潘金莲把武大给毒死了。潘金莲在矛盾的心情中毒死了武大,毒死武大就意味着她必须得跟着贼船走到底了。王婆掌舵,西门庆摇的橹,潘金莲跟着坐在船上,于是就走上了罪恶的深渊。

  潘金莲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底层妇女,她的命运并不是她自己说了算,是那个社会、环境、时代背景逼迫她走上了这么一条路。所以最后我把这个故事处理成这样,我觉得这样较为合理。再有中国人习惯的是“男权”,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女人就只能从一而终,保持贞洁,这是社会上对妇女的不公平。当然潘金莲本人的不检点也存在,但是不能归罪到她一个人身上,不能说是她一个人的罪恶。

  三联生活周刊:说书所讲的事理是一种能被大众接受的价值观。但《水浒传》和今天的价值观和判断之间是不相符的,比如滥杀无辜、不尊重女性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这可能是作品本身存在的缺陷。你在说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这些内容的?

  田连元:我想施耐庵在写《水浒传》之时肯定是听说书人讲了很多水浒故事。在元朝和明朝,说书人在底层市井之中讲故事讲究的是热闹,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剧里面都得有爱情是一样的。他看到杀人时没有想到该不该杀,杀人对这英雄人物有没有影响和损害,没想那么多。你看李逵,他说杀人就杀人。

  我在说《水浒传》的过程中,会尽量希望找到合理性。比如武松杀人和李逵杀人就不会一样,武松是有头脑的人,做事情比较冷静。他狮子楼杀西门庆,是因为西门庆和县官是把兄弟,为了给哥哥报仇才走向的极端,才触犯法律,他是懂这个的。正因为他是这么一个人,后来张都监用一个圈套栽赃陷害,把他绕进去了。他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又杀回了督监府,在武松的心里可能张都监府里面都是坏人,但我在说“血溅鸳鸯楼”的时候就没有像原作那样说他就逮谁杀谁,他杀的顶多是蒋门神、张都监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杀人。像这样的改动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它体现了故事的合理性,更符合人物的个性。再比如林冲就不能随便杀人,林冲劫路的时候一听这人有什么难处就下不了手,这才符合人物性格。

  从传统理论上讲,中国的道德观念和标准是有总体规范的。中国总体上传承的还是儒家思想,人们在生活中也会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接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中国观众乐意在故事中去听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当正义惩办邪恶合情顺理时,他才会觉得爱听、有意思,如果超出合情顺理的范围了,即使是正义惩办邪恶,他也不会接受。我觉得这是中国观众的心态。

  田连元:像潘金莲、武松和武大郎这段故事我的改动就比较多,还有鲁智深上五台山出家当和尚“醉打山门”那段,我也觉得应该改动得更具合理性。你不能说鲁智深到了那儿就忽然变成了另一个人,疯了,这样是不合理的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类似这样的地方我都做了改动。

  田连元:我都听过,比如山东快书《武松传》我从小就听过,里边有一种韵味,同时也强调演出效果,用词比较夸张。南方的评话我没有去现场听,但是相关的书籍我都看过。比如扬州评话王少堂,王老先生是说水浒的大家,他早先就出过书《武松》,光《武松》就出了厚厚的两本,有很多内容。但我也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说法,南方的水浒比较细腻,但是又要考虑今天观众的接受心态,选择性地采用。比如武松替他哥哥报仇那段,王少堂加了一段“康文辩罪”,这段其实是来源于王先生自己曾经蒙受冤屈进过监狱,他把自己那时深刻的感受讲出来了,写了很大的篇幅。但我说的时候一是没有王先生的经历,再有加了这段之后就觉得与主题游离,徒生枝节了。但他们的作品我都看过,方方面面看了不少东西。南方和北方的评书在风格上不太一样,北方的比较粗犷,南方的比较细腻。从手法上讲,我认为应该删繁就简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领异标新,粗细得当,把分寸把握好。■(实习生马雯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扬州评话里的“水浒”最著名的有四个十回,分别是“武十回”、“宋十回”、“石十回”和“卢十回”,评话大家王少堂所讲的这四个十回流传了下来,仅仅“武十回”整理出来就有140万字。有趣的是,多数评话艺人没有读过《水浒传》,他们仅仅是根据口耳相传的方式去了解水浒。

  而苏州评话的大家吴君玉则能够讲全本水浒,不过也以武松为主。在评话艺人们看来,他们的水浒故事能流传下来哪一段,或者哪个人物,靠的可不是施耐庵的母本,而是各时代艺术家的看家能耐。

  王少堂的“武松打虎”足足讲了4万多字,最夸张的段落是这样的:此时此刻,这只老虎已经饿了6天了,看到这个大汉来了,老虎高兴啊,高兴成什么样子?就像个6天没吃饭的人看到一只刚出笼的蟹黄汤包。讲到这里,听众们笑起来了,都是扬州人,知道刚出笼的蟹黄汤包的诱人。

  王少堂且不讲老虎,串到蟹黄汤包上,说起了汤包的典故,没有油,可是烫啊,能烫到人的。下面人好奇了,还能烫到?王少堂就说,扑上去的人吃了一口啊,烫啊;旁边人说快吐出来,舍不得;香,太好吃了;剩下的一半更舍不得丢下,举在手里,结果滚热的汤顺着手流啊,一直流到上。这是典型的扬州评话的闲笔,打虎一段之所有能讲这么长,就因为闲笔俯拾即是。不过即使是闲笔,也是有作用的,善于联想的听客已经明白,武松就像那个烫了人的包子,老虎注定是要吃亏的了。

  武松在王少堂的口中,不拿哨棒,全靠两只手把老虎打死,解放后帮助民间老艺人整理成果,整理组的专家告诉王少堂,武松手里有截哨棒,打过去的时候,一下子断了,把武松酒吓醒了不少。可是王少堂说,我不会说啊,我一向讲的就是没有哨棒的,大家这才知道王少堂并没怎么看过原著。

  专家着急了,说你加上不就完了?后来王少堂是费尽了气力才加上这段,改的仍然是妙趣横生,不是打断了哨棒,而是老虎咬断了哨棒。为什么费尽了力气才能加上?王少堂的第四代传人,扬州评话当今的代表人物马伟告诉我,因为王少堂的书非常严整,尤其是水浒中随时会讲到的武功招术,基本严丝合缝。他告诉我一个真实故事,有位武师听王少堂讲水浒,一招一式都没有错处,于是趁王少堂下台走过他身边时,突然一击,本以为王少堂会就地一还,没想到老先生直接摔倒,他压根儿没有任何武术根基,之所以能说,就因为观察仔细。一直到现在,他按照老先生的本子去给扬州武师们讲,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妥。

  马伟说,扬州评话里全是包袱,这些包袱有些很简单:比如说到宋江,他现在会随口一句,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市政府秘书长,包个二奶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更多的包袱没这么简单,老艺人口传心授的包袱传授的是古老的知识,还留下很多伏笔。

  说到潘金莲,老艺人会分析,水浒里面的女人偷情有四种类型,潘金莲就是“痴呆偷”,和潘巧云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贾玉娇不尽相同。潘金莲看到西门庆,是真心觉得此人可以依靠,爱上了西门庆,并且忠心耿耿帮他杀人,可谓痴极。而卢俊义的老婆贾玉娇则是另外一种类型,是“泼辣偷”,卢俊义又英俊,又有钱,而且武功傍身,实在没理由去偷情,可是贾玉娇就是泼悍,且反应机敏,在被发现后,立刻对卢俊义破口大骂,指着他鼻子说:我就是要给你戴绿帽子,你杀掉我好了。其实就是已知必死,索性大骂少受罪。分析水浒中的女人偷情类型往往能讲一小时,可是听客们乐此不疲。“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水浒故事大家都太清楚,无法以情节取胜,只能让说书先生自己发挥人情世故。”

  注重人情世故和环境铺垫,所以,一些杀气很重的场面也能被处理得非常复杂。比如说武松去杀西门庆,王少堂不讲怎么杀人,先讲周围环境,桥上如何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楼周围如何,噔噔噔三步上到楼梯上,武松抬眼一望,眼神正和西门庆对上,然后上到七步楼梯,如何一个大步就把西门庆周围的那些武师吓走。马伟还记得自己学习这段的时候,老师惠兆龙总觉得他学得不到位,于是让他去扬州何园的蝴蝶楼看看,说是斗杀西门庆的狮子楼,就是王少堂先生按照蝴蝶楼来设计的。马伟去了那里,果然丝毫不差,七步上到楼上,可以想象武松把对手打下来的时候是如何“哐啷啷啷啐”的。楼下有阴沟,正是西门庆跳下来的时候跌了一跤的所在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去到那里,现场的感觉就全有了。

  王少堂的水浒虽是讲宋末故事,可是环境和小人物其实全部是清末明初扬州的风情。马伟说,他对此感触很深,还拿武松杀西门庆为例子,武松将西门庆打将下来的时候,楼下几个正在剁“葵花大斩肉”的厨师吓慌了,弃案而逃。“山东哪里有什么大斩肉?”

  王少堂太喜欢武松,塑造了一个完人,唯一缺点就是有点好酒,气性大,可也属于英雄之习性。按照现代眼光看,这个人物反而没缺点,没缺点就没有烟火气,“很不像真人”。

  王少堂所留下的四个水浒十回全部有这样的特点,武松、宋江、卢俊义和石秀都像串场人物,性格不十分突出。“就像是主持人,性格还不如小人物鲜明。”西门庆甚至都描绘得比武松要详尽:“武松来杀他,周围请来护院的武师们逃得一干二净,可是他并没有逃跑,武松上到三阶楼梯看见他了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他不慌张,把眼睛一瞪,手里扇子照样摇着,非常有狠劲。”这种性格,早在前面的武松回家章节里就有显露,此处是前后呼应。武松敲门,正在楼上喝酒的西门庆本来不想避开,他帽翅一动,两个眼珠一横,可是他用头顶开窗户,看到楼下高大凶猛的武松的时候,才表示自己暂时避避,后会有期。由潘金莲装哭,换上孝鞋去应付。

  再说到潘金莲,她是“痴呆”到了临死的那刻,武松要杀她,邻居们劝来劝去,武松说,好吧,让她磕八个响头就放过她,其实是要等邻居走了再杀她。她还真相信了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当得知还是要杀她的时候,她才痛哭,说自己被和西门庆的“宿缘”所误,武松听到此大怒,一刀砍杀了她。

  王少堂先生最流行的就是四个十回,本来扬州评话里面还有林十回和鲁十回的,分别讲林冲和鲁智深的,可是因为王少堂的四个十回太著名了,同时代其他的水浒评话就都没有流传下来。四个十回中,又以武松最出色。“环环相扣,每一节都出彩。”一直到现在,参加比赛的时候,马伟说他只要讲起武松,一定会得奖。

  相比之下,石秀的故事就显得不搭浆,不够严密,宋江的故事也是如此,里面有一些精彩段落倒是常讲,可是讲的不是宋江,还是群像。比如最著名的宋江折子是“混城”,即宋江被抓后,梁山好汉如何一一扮演成各种角色,混进城里。“讲了36个行当,其实就是晚清扬州各个行当的集大成,往往一天书说下来,只能讲一个行当,有的行当甚至要说上两天。”如李俊装成了拔牙医生,正好看门的兵丁想免费拔牙,李俊不会啊,怎么办?硬上,告诉另外两个兵士,拔后这个兵肯定会特别开心,会大叫大跳嚷上半天,但是拔的时候要按住他。果然,一拔之下,6个牙一起拔脱,这个兵大叫大跳起来,“听客们开心死了”。

  王少堂的水浒讲究“子母扣”,意思是前后有照应:李逵劫法场时,从窗户跳下来,手持鱼尾板斧,大喊道,劫法场来啦。这时候,评话先生一定会说一句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金圣叹批的:“此人天真烂漫,明明是斧,喊什么刀。”讲到后面的石秀劫法场,推开窗户跳下的石秀大喊的是:“梁山泊众英雄好汉在此。”其实只有他一人,这时候说书先生又会讲:金圣叹批的,“胆大心细”。然后举出前面李逵的例子来呼应。

  马伟也这么讲,不过他真不知道金圣叹是不是这么批的,因为没看过水浒,也没有看过金圣叹的批文。“我们传下来的东西已经够丰富了,宋十回也有160万字,石十回和卢十回都有70多万字。我还记得初中毕业进了曲艺团,跟着老师出场子,早上他讲,我在下面背,晚上他考察我背诵的结果,没稿本也没录音,可是记得特别牢。丹麦有个学者研究扬州评话,总结说我们这种学习办法其实特科学。”

  极其重细节和繁复,马伟他们心目中的水浒也就是这样的。以至于他看到电视剧《水浒传》的时候非常吃惊:“也太粗枝大叶了。”

  王少堂有“活王婆”之称,马伟学他说王婆的模样,奸猾而又滑稽。两个手抄起来放在怀里,走在路上看热闹,有什么事情,都把眼睛一横一邪说:我早晓得了呀。“坏就坏在这里,早就晓得,怎么不说呢?”马伟说,王少堂模仿的是当年扬州街头的市井人物,惟妙惟肖。王派水浒里面,英雄人物常常不如小人物出彩,大概是因为英雄很难和市井人物套上套。

  “很多小人物特别出彩,其实就像晚清已经衰落的扬州城里的众生,无所事事,有点小奸小滑,不是坏人,但是肯定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斗杀西门庆”一场里,这种小人物纷纷登场,把场面烘托得越发好看:首先是狮子楼的老板,这是个爱生气的老板,特别有“下床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桌子椅子茶壶看什么就骂什么,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而是生意太好,他太累,所以很爱发作。嫌弃帮工在楼梯下面斩肉的声音太大,先是破口大骂了他们,然后泡壶茶,又嫌茶不烫。16岁的小伙计唐去病上楼,看见大个子武松冲上了楼,他眼睛不好,潘金莲的头被武松挂在腰间,先是没看清楚,看清楚后就大舌头了。结果爱生气的老板听见口上哐当哐当响起来,一边往楼梯上走,一边冲小伙计叫骂,可是硬着舌头的小伙计怎么也说不清楚。

  而楼上也正热闹,西门庆请来的护卫本来都在吹牛,说武松来了让他没好果子吃,几个人为了争宠还打起来。可是真看到杀气腾腾的武松,护卫们都怂了,想想,二钱银子一天的工钱不该是拼命的价格,而且今天才拿第一天的工钱,索性逃吧,于是作鸟兽散。在王派水浒里,细节非常丰富。杀西门庆这天是四月十六,账房先生因为害怕,手一直抖个不停,把账也记糊掉了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过后几天来算账的客人们,问十六号那天吃了多少钱啊?先生只能回答,不知道,没有账了。这种描写非常有周星驰电影的风格,马伟说,他们去看周星驰喜剧电影的时候,也有这种熟悉感。

  武松在飞云浦所杀的两名解差王洪、王亮的故事也非常生动。在王少堂的水浒里,这两名解差心理活动之复杂,足足可以讲上几天,先是王洪想这是施恩的关系,肯定有钱送,所以对武松还比较客气。可是没多一会,就有人来把他请去喝茶了,实际是想杀害武松的人来送钱,说是先给50两,掌握了生杀大权的王洪回来后就变了脸色,觉得武松应该对自己害怕才对,可是武松不明所以,表示自己过些时候会拿钱给他,解差不必苛刻。王洪更生气,说你还坐在这里干吗?莫非你还要我请你吃早饭不成?武松觉得也没什么,这时候没眼色的小二上了6笼36个包子,个子大的武松不知不觉吃完了,最后还多吃了18个,付钱的王大爷心中仇恨,杀心已起。王亮心中也不痛快,因为哥哥说请武松吃饭,需要他分摊。说书先生不忘记交代,小伙计要这54个包子钱两很对,因为王洪、王亮两位大爷一去就不复返了。

  在路上,三人的心理斗争更复杂,王洪一棒打向武松,武松轻轻一动,棒落空,就把他制住,可是武松想了想觉得不能杀,于是装出喝醉的样子道歉。而王洪还是不明白,又为事成后能到手的另外50两银子牵肠挂肚,纠缠不清。三人的肚皮官司,甚至比武打场面要好听多了。

  小人物的描绘之生动,导致武松的回目中,甚至出现了在原著中完全没有出现的重要人物,例如康文,这是在蒋门神被殴打后,施恩请来为武松辩护罪名的一名老书办,王派水浒中,“康文辩罪”是专门的独立一回。老书办康文与张都监辩护的一段回目非常重要,老书办也取材自扬州市井,是当时扬州文人的肖像写真,非常老道,爱钱,心地不算善良,可是口才辩给,出来就咳嗽几声,对张都监明褒暗讽,又句句在理。这是当地听众非常喜欢听的一大回目,因为可以享受同人物辩论的乐趣,简称“文书”。在马伟印象中,水浒中充斥拿钱办事的小人物,都很像扬州人,甚至今天的扬州人身上还有这种影子。给他钱的时候,说不要不要,给兄弟办事还要钱?可是对方再一塞,说不拿就是嫌少的时候,他已经把钱装在口袋里,心里想着:“哈哈,银子挨着肚皮,真爽。”

  之所以小人物塑造生动,马伟觉得,还是王少堂善学习。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听:王少堂给青帮一个头目竺仁氏讲吴用给卢俊义算命批命书的故事,讲完了大段,竺仁氏说你讲得很好,不过还有瑕疵,就是命书不够准确。王少堂赶紧求教,原来竺仁氏是当时的大相学家。王少堂就拿出300大洋,求竺仁氏为之重新批命书,竺仁氏拒绝收钱,不过还是为800年前的卢俊义批了一个命书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为什么王派水浒好听?特别细腻传神?就连这种说功书大家都赶来听,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来历。”

  王少堂于1967年1月23日去世,他的评话老舍听过,说最赞赏的除了故事,还有他语言中的音乐性。觉得他说书的节奏,完全就是一段段复杂的乐曲。

  在苏州评话界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若要苦,说水浒。”“水浒”是各种评话里最不好讲的,吴君玉先生的儿子吴新伯也是水浒名家,他听父亲说过,早年说“水浒”,生意肯定不好。行话叫做“盆景书”,每一回目说完就完了。就拿最著名的武松回目来说,没有悬念,今天“杀嫂”,明天杀“西门庆”,后天打“蒋门神”,故事都是熟悉的,毫无关子。靠什么来拉听客?完全就是个人表演的魅力了。

  苏州评话到了解放前后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不过当时的水浒在众人表演中非常分散,有人擅长说宋江的“闹江州”,同样是浔阳楼上题反诗那段;有的人擅长说整个“宋十回”,从“智取生辰刚”讲起,一直到反上梁山。每个人物都是分散的,这和扬州评话很相像,可是又有一点不像,就是“主要人物一定是主要人物”,一点不会分散到旁边的小人物身上。这和苏州评话擅长做人物分析有关系,特别是主角,要用各种手段让他丰满起来,“一点都不能含糊”。

  吴君玉说的武松非常有情感,特别是中年后讲,添加进去很多人生况味。本来武松是个草莽豪杰,爱打抱不平,大碗喝酒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大块吃肉之类,可是在他这里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却成为一个极重感情,层层递进式的人物。武松去杀西门庆,走在十字桥头,忽然眼睛一花,恍惚看见哥哥从那端走来,他不仅回忆起小时候哥哥挑着担子带他卖烧饼的情形,前面是烧饼,后面是他,担子里的武松不吃烧饼,要吃奶,哥哥就四处寻觅,看见有妇人正喂奶,就赶紧用烧饼去换几口奶吃。可是一转眼,他发现自己是幻觉,哥哥已经不在了。顿时眼泪流出,双眼模糊,这个段落是为了和武松的一句话呼应:随便什么人欺负我可以,要欺负我哥哥,绝对不能。而这句话,又是为了和武松杀嫂的段落呼应。

  过去评话叫“开讲”,非常注意评的成分,所以讲潘金莲,就不是光一句“”就解决了。吴君玉会评论潘金莲的人生,不是简单用概念去解决:前半人生,其人可悯,甚至可爱,不嫁有钱有势的张大户,宁愿被打发出门,可是被嫁给清河县著名的难看的武大郎,却非所愿:各位老听客,要是你们的女儿嫁给这么个人,你们怎么想啊?吴君玉启发了一下。

  武松激发了潘金莲埋藏多年的欲望,但这是不可能的,适逢西门庆出现,潘金莲也就是这时候开始为自己挖掘了坟墓。“杀嫂”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潘金莲值得同情,面对武松,潘金莲是个明显的弱者,她苦苦哀求,问什么回答什么,当武松知道是潘金莲亲手下的砒霜的时候,杀心已决,一命换一命的意识主宰了他。武松说:要是西门庆放的砒霜,我都饶了你,可是你放了砒霜,又用枕头闷死我哥哥,谁害了我哥哥,我一定要杀了他,这时候听客也觉得场景的合理性了。

  在吴君玉的塑造中,武松和梁山好汉都没有缺点,就拿武松中的过场人物孔家庄的孔明、孔亮来说,武松路过当地,和他们发生冲突,这两位都有明显的缺点,“类似恶霸”,可是他们最后都上了梁山,也是两条好汉,所以吴君玉就给他们安插了一段身世:两个人母亲早逝,父亲孔太公爱若珍宝,结果两位就养成了霸王脾气,加上在当地有权有势,谁顺着他们,有了困难,一定会得到周济;谁要逆其脾气,就有好果子了。这样一来,他们和武松动手也有了合理解释。

  没有缺点,不一定就没有性格递进,武松的性格就是明证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本来武松是个有仇必报的好汉,杀气很重,可是大闹快活林的时候,他比之斗杀西门庆的时候已经成熟多了,打倒了蒋门神,他举起拳头正待要追打时候,突然想起几件事情:第一是朝廷腐败,打死一个蒋门神,还有无数的替代品出现,自己也杀不了这许多的恶霸。第二是自己本为施恩报仇而来,打死了蒋门神,自己可以走为上,可是施家就免不了灾祸了。就在这么想的时候,他缓缓放下了拳头。比之早先性格有了改变。

  “大闹飞云浦”后,武松的性格又多了决绝因素。他明白自己哪怕不惹人,这些人也不会放过他,所以在“血溅鸳鸯楼”的时候,他下手又变得无情起来,已经抛弃了幻想。杀完人后,他特意题字:杀人者,打虎武松是也。这一段,吴君玉的解释系统和扬州评话完全不同,王派水浒是开玩笑,说武松是文盲,所以写了者,又写是也,拖沓重复。而吴君玉凸显的是武松的成熟,武松已经看透了社会,不会像过去那样去自首了。可是杀了类似“警察总队队长”这样的大人物,他一走,满城会搜索凶手,无辜者被顶罪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特意写上名号,还加了定语“打虎者”,避免重名者无妄获罪。

  除了这些性格描绘,吴君玉还给武松增加了一段朦胧的感情,过去评话讲到武松断臂都很简单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就是说他拉了一下张都监家的玉兰,近了女色,所以后来会断臂。可是吴君玉说得非常详细:玉兰本姓韩,父母开小旅店为生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张都监当年本是强盗,火并后落难逃进小店,向玉兰父母忏悔后获得收留。当年的玉兰还是小女孩,什么都不懂,所以根本不知道张都监后来杀害自己父亲,霸占自己母亲的事情,只当张都监是好人。

  母亲等玉兰长大了,告诉她真相后跳河自尽,玉兰一心报仇,正好武松出现,她受命敬酒,其实那时候心中已经有了朦胧希望。没想到武松喝多了酒被陷害,所以她追悔莫急,特意在夜间敬香,祈祷早日报仇,并祝愿武松平安出狱,这段评话借鉴了苏州弹词的典型特征:夜半烧香诉说心情,又叫“大书小说”,不过吴君玉在里面加上了电影画面感,此刻武松走到玉兰后面,不明白真相的他本待一刀砍下,突然听到玉兰祝祷自己平安,那刀一松一拖,划到了地面的枯叶上,轻轻一声,玉兰回头,发现武松后诉说真情,武松得知真相后,让她稍等,杀完张都监全家后带她远走高飞。

  杀完人后,武松已经走不动路了,追兵已到,本来心怀希望的玉兰见情景不好,骗武松转过头去的时候,一头撞死在假山上,武松手一抓,你何必如此啊,这也是他搂了玉兰一把的原因。比起从前迷信的说法,这段情感猛然结束,很现代。

  苏州评话水浒成型晚,晚有晚的好处,就是吸收了很多电影话剧中才用到的表现手法。包括人物的情感故事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很多都出于吴君玉的创造:比如武松除了和玉兰的朦胧感情外,和孙二娘还有很深的姐弟情。两人在十字坡打斗后彼此钦佩,武松离开时候,孙二娘特意给他准备了30两银子,还有两套衣服,和张青拜把子后,孙二娘也挤上来拜了把子,她是真心把武松当一个可爱的小弟。

  武松杀了张都监全家后再往十字坡,张青说:兄弟啊,你这次的祸可是闯大了。孙二娘冲上前,二话不说,把张青大骂一顿。她说武松自己知道祸事很大,也害怕连累我们,可还是来了,武松要不是无地可去,万万不会再来,你此刻这么一说,不就是让他走上绝路?这么一骂,特别能显示孙二娘和武松之间感情的重要,有惺惺相惜感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吴君玉这时候加上了一句话:各位以为男女之情很容易走偏,可是孙二娘和武松可就真是干干净净的男女之情啊。

  评话讲究故事越复杂越好,“关子毒如砒霜”,吸引听客每天都来。不过水浒实在深入人心,什么故事大家都知道结果,吴君玉只能靠自己的讲法。一段“闹江州”很能体现他的艺术特色,本来就是宋江一个人在楼头喝闷酒,心情复杂所以题了反诗的故事,按照一般讲法,基本会讲死,可是却成为苏州评话水浒里的代表作。

  宋江喝着闷酒,推窗一看,风狂雨骤,江上白帆尽皆归岸,这时候他用了一大段景物描写来说风雨之势,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情节:就在众船归岸之时,江边有一艘小船还在行进,一个女子掌舵,岸边老人和孩子拉纤冒着风雨前行。宋江此时看见这个情景,想来必定是丈夫去世,家中老少拉着“花石纲”赶路,因此特别心酸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这时候吴君玉仿佛配音式地唱了一段拉纤的谣曲,特别空灵,可是效果很好。讲到这里加上这段唱,绝对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烘托气氛,很多人说听到这里,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吴新伯遗憾的是,自己的嗓子没父亲好,每次讲到这里,都只能哼几句。

  大雨还在下,店小二过来关窗,宋江心情还未平复,店小二点灯上来,只见灯花一跳一跳,宋江在灯花里看到了阎婆惜的面孔,他不由更加悲愤。“你怎么来了?你还嫌弃害我害得不够?”这时候他又回转到和她相处的回忆中,交代了他对命运不公的反思。这些都是为了给他写反诗做铺垫,吴君玉喜欢京剧“麒派”,在讲到这段的时候,会学习麒麟童的做工,笔砚拿来,题诗一首,然后把手中扇子做笔,往身后一抛,那扇子再顺着大幕落在地上,宋江满腔之悲愤沮丧,全部在这里了。

  吴君玉早年说的是《包公案》,可是包公故事中,官场酬措情节太多尊龙人生就是博TO棒来就送38,他自己性格关系不大,所以选择了水浒,不仅和苏州评话的一些大家学习,也去了扬州和王少堂学习,但是他按照苏州评话的规则将之一一改造过来。27岁他被打为“”,“文革”时候又被关了几年,“文革”后重新讲水浒,加入了很多自己疾恶如仇的人生态度,所有的反上梁山的英雄他都是真心崇拜,也因此更受观众欢迎。

  苏州弹词里有几段经典的关于林冲的唱段流传很广。比如张鉴庭的唱段:林冲岳父误会了林娘子的“误责贞娘”;蒋月泉的唱段:林冲在草料场边上落寞喝酒的“酒店”。这些都是韵味十足的名段。吴新伯向我解释,林冲这个人物在苏州弹词系统里并没有建立起来,因为那只是个急就章,各位名家50年代在文化广场表演用的,可是因为弹词名家们功力非凡,都在小小的段落里展现了自己的功底,所以唱段都特别有味,流传很广。■